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上環柏廷坊 財團10億洽至尾聲

上環柏廷坊 財團10億洽至尾聲

【本報訊】全幢物業仍受注視,市場人士透露,上環柏廷坊全幢銀座式商廈,獲財團出價約10億元洽購至尾聲,預計短時間內易手。

物業由建生國際(00224)持有,該公司昨午後停牌,並表示涉主要出售交易。柏廷坊位於上環文咸東街,樓高24層,每層面積約2,800平方呎,總建築面積70,616平方呎。

銀座式商廈 洽購呎價1.4萬

項目近年獲業主打造成銀座式商廈,商戶主要屬半零售成分包括特色餐廳、美容等,出租甚為理想,當中不少餐廳甚受歡迎,上班日子的午膳時間物業電梯大堂例必有人龍。按目前10億元洽購價計,呎價約1.4萬元。據消息稱,近期有不同財團洽購物業,包括信德集團等。

翻查資料,物業於近7年多番易手,2009年資深投資者李文彬以3.4億元,把該廈售予AEW基金,而該基金加以翻新,並於2011年基金以5.4億元,沽出柏廷坊予建生國際。該廈若最終以10億元售出物業,建生國際可望獲利約4.6億元。

分層商廈成交方面,消息指,金鳻海富中心2座低層01室,面積約2,611平方呎,以約5,483萬元成交,呎價約2.1萬元。

24 Sec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中環美銀中心 呎價3.5萬破頂

中環美銀中心 呎價3.5萬破頂

【本報訊】指標甲廈再創新紀錄,中環美國銀行中心單位,以每平方呎3.5萬元易手,創該廈呎價新高。

中低層674呎 2359萬售

市場消息指,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中低層19室,面積約674平方呎,以約2,359萬元成交,單位以交吉形式交易。是次成交呎價高見3.5萬元,打破年中物業高層單價3.38萬元成交,成該廈呎價新高。事實上,近月港島區指標甲廈,相繼錄得呎價新高紀錄,包括日前遠東金融中心中層03室,面積約1,308平方呎,以約4,997萬元成交,呎價3.82萬元,不但成物業呎價新高,更成全港甲廈新指標。

租務方面,消息稱,金鐘力寶中心1座中層05至06室,面積約2,818平方呎,以每平方呎52.5元租出。

22 Dec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羅守輝1.5億 購灣仔舖葵涌工廈

羅守輝1.5億 購灣仔舖葵涌工廈

辣招下投資者紛入市購工商舖,資深投資者羅守輝以約1.5億元,購入灣仔舖位及葵涌工廈單位。

中原(工商舖)商舖部高級營業董事戴錦輝表示,資深投資者羅守輝購入灣仔皇后大道東智群商業中心地舖連1樓,地下面積約1,743平方呎,1樓面積為4,688平方呎,合共樓面面積約6,431平方呎,成交價約以1.2億元。該物業由餐廳租用,租期至明年4月,月租約27萬元,租金回報約2.7厘。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3年以1.08億元購入,今次轉售帳面獲利1,200萬元。

戴氏續稱,羅氏繼早前購入觀塘鴻圖道樂居工業大廈M層A室後,剛增持另一個工廈物業,位於葵涌美和工業大廈4樓全層,面積約7,000平方呎,成交價約2,900萬元,成交呎價約4,143元。

21 Dec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星島日報] 金鐘遠金每呎3.82萬 創全港新高價

[星島日報] 金鐘遠金每呎3.82萬 創全港新高價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加息無阻資金流入商廈市場,造就價格再闖高峰,金鐘指標甲廈遠東金融中心中層單位,剛獲本地客購入,平均呎價高達三......

連結: https://goo.gl/2uMuNh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中環中心357億售予中資


中環中心357億售予中資
長實地產(01113)醞釀出售皇后大道中的中環中心75%權益多時,買家身份及作價先後傳出多個版本。消息人士透露,中環中心交易臨近拍板,最終作價約357億元,買方為中資機構,預計長實最快11月初正式公布交易詳情。若落實以上述作價出售,勢成本港歷來最高單價商廈成交,打破灣仔美國萬通大廈125億元易手的紀錄。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回應稱,如果中環中心正式交易,一定會作出公布。

於1998年落成的中環中心由長實持有,其中25%業權已售出。頂層79樓全層在今年6月由原業主Excel Fine Holdings(疑為利希慎家族後人利承武持有)以5億元沽出,買家為中資企業,按成交呎價3.78萬元計,為目前全港最貴呎價寫字樓。長實持有的75%權益,涉及中環中心約122萬方呎樓面,按作價約357億元計算,平均呎價約2.93萬元,較頂層呎價低近22.5%。

勢創港商廈成交紀錄

單計過去12個月,已有多家中資機構來港購買全幢商廈,若連同是次中環中心的交易,累計交易金額至少達685.5億元,中資近年頻密進軍香港物業市場,與人民幣持續貶值不無關係。中資尋求「走出去」,最實際的方法是買「磚頭」,愈貴重愈保值。一般而言,若商用物業有3厘至5厘租金回報,中資機構已願意購入作為長線投資,加上物業可做抵押品再融資,再把所得資金用於香港以至境外更多收購,因此吸引各類中資企業來港掃貨。

據悉,長實持有的中環中心樓面現時每月租金收入約7000萬元,估計回報率約2.8厘。7月開始不斷傳出有中資財團以300億元洽購這幢甲級商廈,其後有消息指長實不會考慮以該作價出售;及後也曾誤傳工銀亞洲有意以348億元洽購。趙國雄早前承認,長實的確正跟有興趣的買家磋商,但無意逐一回應傳聞。

中環中心由長實地產前身長江實業及市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合作發展,雙方於1997年曾修訂協議,長江實業買斷該物業權益,向土發公司支付19.47億元保證利潤,但雙方一度因保證利潤餘額問題出現爭拗。

大行料增派息或回購股份

分析認為,是次交易並非涉及中環中心全數權益,預料買家未必可取得大廈命名權,惟由於該廈現有名稱較「中性」,且具有中環核心之意,相信沒有命名權對交易不會有太大影響。

長和系剛在上周三出售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套現230億元,長實應佔其中50%權益,並預期可帶來62.2億元收益。長實市值約2142億元,財務槓桿極低;截至6月底,持有現金超過500億元,一年內到期借款僅45億元,長實出售上海世紀匯後已被多間大行關注其未來資金運用。

摩根士丹利早前表示,上海世紀匯交易完成後,有助長實增加派息,不排除派發特別股息。高盛認為,長實增加派息之餘,亦會回購股份,相信有能力積極推出資本管理措施。大和指出,長實派發高息或進行股份回購,有助收窄股價與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

31 Oct 2016

信報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唐英年1.05億沽會展高層 呎造3.5萬全港第三貴

唐英年1.05億沽會展高層
呎造3.5萬全港第三貴 中資接貨
本港甲級商廈供應緊張,市場持續錄得高價成交,由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相關人士持有的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高層單位,剛以逾1.05億元售出,造價短短4個月飆升26.7%,呎價約3.5萬元,創該廈呎價新高,並與中環環球大廈並列全港甲廈呎價第三高。

持貨4個月賺2214萬

會展廣場辦公大樓40樓10至12室,建築面積3004方呎,以逾1.05億元交吉易手,呎價約3.5萬元,呎價創出該廈新高。原業主今年6月透過綠色農場有限公司以8300萬元購入,公司董事包括唐英年、唐慶年及唐英敏等,持貨4個月成功沽出,賬面獲利2214萬元(26.7%)。

買家為中資背景公司,因看好區內優質甲級寫字樓供應罕有,加上單位對正電梯大堂及擁正海景,故購入作自用。

現時全港甲廈呎價最高紀錄為中環中心79樓全層,於今年6月所創,呎價達3.78萬元【表】。第二位則為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全幢,去年11月以平均呎價3.62萬元沽出。另外,中環環球大廈26及27樓全層今年4月以公司轉讓形式易手,呎價約3.5萬元,會展廣場辦公大樓是次成交呎價與之看齊,並列全港第三高。

周古栓表示,灣仔北一帶自成一角,優質甲級商廈供應緊缺,屬中環及金鐘以外的罕有供應,獲得頗多二三線上市公司及中資機構追捧,當中會展廣場辦公大樓更是中資「心頭好」,不少單位已由中資公司持有及承租,例如中石化(00386)是該廈大業主,而中國華信能源子公司上海華信集團(香港)本月初便斥資約14億元掃入21樓至23樓。

現時會展廣場辦公大樓實際放盤約4至5個,呎價介乎3萬至3.8萬元。上址雖以該廈呎價新高易手,但業界認為成交價仍屬合理,因該廈的正海景單位多屬全層單位,少有細單位放盤。

他指出,會展廣場辦公大樓屬區內指標商廈,供應不多,呎價有望挑戰新高,預期明年初該廈成交呎價可突破4萬元。

九巴伍家逾7000萬買金鐘滙

此外,周古栓透露,由唐英年家族持有的尖沙咀新港中心一期中層1至6室及12室連兩個車位,現正於市場招租,意向呎租約40元,以建築面積約1.33萬方呎計,月租約53萬元。

這邊廂唐英年家族成功沽貨獲利離場,另一邊廂九巴伍氏家族則以逾7000萬元吸納金鐘二線商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灣仔金鐘滙中心12樓全層,建築面積4109方呎,以7150萬元售出,呎價約1.74萬元,登記買家為勝策有限公司,董事包括伍穎梅及伍穎文等,為九巴伍氏家族成員。伍穎梅是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00062)的非執行董事。

27 Oct 2016

信報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德輔道西9號3層 3.5億易手

德輔道西9號3層 3.5億易手

消息指,上環德輔道西9號27至29樓3層,面積合共約21,576平方呎,以約3.5億元易手,平均呎價約1.6萬元。據悉,原業主為外資基金安祖高頓,去年以約6億元向招商局購入德輔道西9號多層,現先沽出3層樓面。

另消息稱,皇后大道中9號中低層01至02室,面積約3,664平方呎,以約1億元沽出,呎價約2.7萬元,略低於市價

7 Oct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中環環球大廈 呎價逾2.6萬

中環環球大廈 呎價逾2.6萬

【本報訊】甲廈買賣氣氛轉旺,投資者拆售環球大廈,現餘最後7伙,呎價26,800元起。

餘最後7伙待售

美聯商業助理營業董事蔡永婷表示,早前由資深投資者拆售的中環環球大廈6樓全層單位,開售後反應理想,其間業主曾提價推售,部分單位加幅更逾兩成,但仍獲承接,至今餘下7個單位待售。其中,25室意向呎價26,800元,以該單位面積497平方呎計,售價約1,332萬元,為叫價最平的單位;至於同為入場呎價26,800元的17室,面積895平方呎,因位處單邊享開揚景觀,已獲多名投資者接洽,相信有機會在短期內獲承接。

環球大廈今年租售價均向好,租金方面,更創出新高。

原為港交所自用辦公室的環球大廈17樓全層,去年以5.09億元售予永光地產後,全層進行翻新及分間招租出,其中2室早前獲承租,面積約3,635平方呎,以月租約31萬元租出,成交呎租約85元,創大廈呎租新高。

27 Sep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星島日報] 上環338 Apartment傳6.2億易手

[星島日報] 上環338 Apartment傳6.2億易手

(星島日報報道)近期大手交投活躍,由內地財團持有的上環338 Apartment全幢服務式住宅,近期獲財團積極洽購,出價約6.2億元,昨日市場消息盛傳,該物......

連結: https://goo.gl/WvYXub

灣仔軒轅大廈全幢 2億易手

灣仔軒轅大廈全幢 2億易手

【本報訊】全幢物業買賣旺,消息指,灣仔軒轅大廈以約2億元成交,業主減價約兩成。

減價兩成沽 料買家重建

消息指,灣仔軒尼詩道軒轅大廈全幢,以約2億元易手。物業位處灣仔及銅鑼灣交界,現為一幢14層高商住大樓,地面為商舖,1至2樓為寫字樓,3至13樓為住宅,每層兩伙,於1979年落成,總面積約12,054平方呎,地盤面積約1,868平方呎,呎價約1.7萬元,料新買家購入後重建。

據了解,業主為老牌廠家利泰家族,早前放售多項物業,並以約2.5億元放售軒轅大廈,現減價兩成沽貨。據悉,該家族本年已先後沽出葵芳龍騰大廈全幢,及深水埗醫局街214至216號騰達樓全幢,連同是次沽出灣仔物業,套現逾7億元。

27 Sep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上環永樂街56及58號 全幢標售

上環永樂街56及58號 全幢標售

核心區罕見有全幢商廈放盤,其中,上環永樂街56及58號推出招標放售,市場估值約2.4億元,10月27日截標。

上述現為樓高7層商業大廈,地下設兩個商舖,閣樓為儲物室,樓上1至5樓為寫字樓用途,設有升降機,可到達所有樓層。

鄰近港鐵站 市場估值2.4億

負責銷售的戴德梁行表示,物業由業主持貨逾60年,首度推出市場放售,現劃為「商業」地帶,地契為999年期舊契,若重建發展地積比率最高達15倍,可建樓面面積約20,206平方呎,適合發展成精品商廈或酒店項目,以意向價計算,每平方呎樓面呎價1.19萬元。

物業鄰近港鐵站,步行約1分鐘可到達港鐵上環站,比鄰為中遠大廈及無限極廣場,附近一帶商業氣氛濃厚,附近亦設有電車站及巴士站,前往港島各區亦十分便利。另外,可沿行人天橋直駁至中環區,需時約15分鐘,物業亦鄰近港澳碼頭,適合於港澳有生意往來的企業或商家於區內設立據點或辦公室。

核心區商業樓面供應不足,上環區近年甚少全幢商廈放售。對上一宗全幢物業買賣為上環惠南大廈,樓高19層,全幢物業面積約40,247平方呎,於2014年8月以約5.5億元易手,平均呎價約1.37萬元。

另外,上環皇后大道中288至290號福禮大廈商住物業,地盤面積約1,629平方呎,建築樓面約8,400平方呎,同年9月以2.3億元沽出,呎價約2.74萬元。

信德中心 呎價2.9萬新高

樓市氣氛轉好,商廈買賣交投增多。如鄰近的上環信德中心,錄得呎價約2.9萬元的新紀錄,大廈的高層單位,面積約2,816平方呎,7月份時以8,166萬元沽出。同區的新紀元廣場5樓全層連雙車位,亦以2.63億元獲洽購,面積約1.54萬平方呎,成交呎價約1.7萬元。

中區商廈樓面供應緊張,現時中環寫字樓呎價平均逾3萬元,如中環中心高層戶6月時以呎價3.78萬元易手,而上環區物業交通配套完善,平均呎價較中環及金鐘區相對低水,相信亦屬於不少用家及投資者的另一選擇。

9 Sep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史上最貴】工銀亞洲傳348億洽購中環中心

【史上最貴】工銀亞洲傳348億洽購中環中心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60822&s=7015342&a=55537594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商廈年內獨領風


商廈年內獨領風騷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料, 2015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訪港旅客達5930萬人次,較2014年下降2.5%。其中過夜旅客約2668萬人次,下跌3.9%。過夜旅客人均消費額約7234港元,下跌9.1%。

2015年中國內地繼續是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場, 訪港旅客總數達4580萬人次,佔整體訪港旅客的77%。在訪港內地旅客中,有2780萬(佔61%)人次為不過夜旅客,1800萬(39%)為過夜旅客。至於其他市場,2015年短途旅客數目為890萬,長途旅客為460萬。在香港的十大客源市場中,來自美國、澳門及菲律賓等旅客人次升幅介乎2.0%至10.9%,而來自台灣、南韓、日本、新加坡、澳洲及馬來西亞等旅客人次跌幅則介乎0.6%至8.5%。

零售業、餐飲業及酒店業吹淡風,雖然生意下跌,大部分僱主尚未向員工開刀。部分僱主轉以「炒散」代替長工,以節省成本及增加靈活性。

過往零售業界過分倚重中國內地旅客,租金遭奢侈品牌及金舖搶高。現時受累市場競爭激烈及市道淡靜,另外未來旅遊業走勢仍受制於外滙、本港政治氣氛及東南亞旅遊政策影響,短期而言十分困難。

內地旅客減少亦令本港酒店業經營困難,估計香港酒店今年上半年入住率下跌7%至8%,房價跌10%至15%。現時本港酒店業面對由單一市場轉為多元化發展前的調整,相信調整期將持續至明年。業界料將配合旅發局推出優惠,吸引過夜家庭旅客來港,長遠則可吸引內地商界來港租用酒店宴會廳舉辦小型會議或活動。但因前景不明朗,近月酒店及商舖的投資及成交不多。

雖然本港經濟前景問題多多,但寫字樓市道仍向好。本港CBD的寫字樓空間供應短缺,甲廈空置率僅1.8%。寫字樓全幢銷售也持續活躍,在中資大機構追捧下,筆者相信今年商廈將在樓市獨領風騷,特別是全幢商廈十分罕有,可預計數以十億元的買賣陸續有來。而在「走出去」及「一帶一路」等國策促進下,中資金融機構積極赴港增設總部及投資。探究港廈成交額接連拔高的原因,主要在於中資成為甲級寫字樓租戶及買家的生力軍,但本港甲級商廈供應未見同步增多,市場自然要高價搶奪稀缺資源。

當然,中資願意高價購買優質商廈,背後原因免不了有國家政策推動。中資機構普遍選擇香港作為橋頭堡,向海外輻射式擴充業務,因此需要在香港增設辦公室。

除整幢寫字樓外,其他投資者對其他區份的寫字樓或分拆樓面都有興趣。除九龍東CBD2外,港島南區亦是未來熱點,南港島線將於今年底通車,黃竹坑過去一度出現十幾宗酒店發展計劃,但據筆者估計,至今僅得少數仍生效,其餘大部分均已失效或轉作商廈發展。

林浩文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

12 Aug 2016

信報

需求有增無減 商廈租售價看俏

需求有增無減 商廈租售價看俏
整體樓市氣氛轉好,令甲廈交投氣氛理想。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息口暫仍處低位,商廈需求有增無減,故下半年租售價仍看好。

據中原10大指標商廈數據顯示,上月合共錄7宗買賣成交,整體數量不算多,惟上月商廈錄多宗大手買賣。最大手是會德豐以45億元沽出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物業由一幢寫字樓及一幢商舖組成。寫字樓樓高15層,樓面約25.4萬平方呎,商舖樓高兩層,樓面約2.6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約28萬平方呎,以45億元成交價計,呎價1.6萬元,買家為內地祥祺集團。

唐英年8300萬 購會展3千呎

10大指標商廈成交上,不乏名人入市。會展廣場辦公大樓高層10至12室,面積約3,004平方呎,以約8,300萬元易手,呎價約2.76萬元。據資料顯示,買家公司董事包括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等。

九龍區方面,尖東康宏廣場高層17室,面積約2,320平方呎,每平方呎約1.25萬元成交,涉資約2,900萬元。至於同區新文華中心,6月錄3宗買賣成交最大宗為8樓多個單位,面積約7,340平方呎,以約7,018萬元易手,呎價9,561元。該廈上月至今租務活躍,合共錄12宗租務,7月份12樓38室,面積約2,476平方呎,成交呎租約29元,至於本月亦暫錄3宗租務,呎租介乎32至34元。

息口仍低 料資金續捧商廈

中原工商舖黃瑋琮認為,目前港島區優質商廈出租率甚高,用家入市漸見積極,故在盤源少需求大的情況下,即使成交不算多,造價仍非常理想,如近日韓資銀行推出遠東金融中心32樓全層進行招標,日前截標,消息指有財團出價約3.1億元,按該層樓面約10,552平方呎計,呎價約3萬元,預計有望日內成交,若最終以此價易手,將創物業呎價新指標。他指,由於短期內息口仍低,整體樓市氣氛包括住宅市場近日亦好轉,相信下半年資金仍追捧商廈。

11 Aug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遠東金融中心傳呎價2.92萬洽購

遠東金融中心傳呎價2.92萬洽購
市場消息透露,金鐘遠東金融中心32樓全層, 建築面積1.06萬方呎,以約3.08億元獲新買家洽購至尾聲,呎價約2.92萬元;如落實成交,將創該廈成交呎價新高。

11 Aug 2016

信報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唐英年8300萬購會展高層

唐英年8300萬購會展高層

甲級商廈交投熾熱,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圖】亦不甘後人,上月底斥8300萬元購入灣仔港灣道1號會展廣場辦公大樓一個高層單位,呎價2.76萬元,較市價低約8%。

唐英年透過公關公司回應指出,購買該物業純粹作商業用途,並且是透過地產中介介紹購入,認為價錢合適,故購入物業。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會展廣場辦公大樓40樓10至12室上月底以8300萬元成交,買家為綠色農場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包括唐英年、唐慶年及唐英敏,以單位建築面積3004方呎計,呎價2.76萬元。區內代理表示,該單位可享全海景,而且位處高層,相信市值呎價約3萬元,今次成交價較市價低約8%;原業主早於去年中放售單位,當時意向價高達9612.8萬元,呎價3.2萬元,但由於買家大多鍾情全幢或全層寫字樓,所以放售多時仍未能售出,最終減價13.7%才獲承接。

雖然原業主以低市價沽出單位, 但仍較2005年的購入價3424.56萬元,賬面賺4875.44萬元,持貨逾10年,升值1.42倍。

另外,由正八集團主席廖偉麟持有的上環南和行大廈25至27樓3層剛以1.52億元沽出,建築面積共約1.55萬方呎,呎價約9838元。翻查資料,廖偉麟於去年底以3.57億元購入該廈8層半樓面,平均呎價8480元,呎價7個月升約16%。

24 July 2016

信報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優質甲廈買少見少 天價續來

優質甲廈買少見少 天價續來

「千金難買心頭好」,要在香港購入優質的全幢商廈機會可能更少,因此每有全幢商廈放盤推出,往往造就「天價」成交。

受到維港兩岸不能夠填海影響,中環、尖沙咀等一帶的核心商業區,長期缺乏商業地推出,只能夠依靠舊樓重建,提供有限的供應。由於新供應短缺,加上長期以來核心區商廈租賃穩定,持有核心甲級商廈的發展商往往自視「奇貨可居」,不願意出售物業。

以中環為例,全幢甲級商廈幾近罕有,早前傳出長實地產(01113)放售中環中心,以所佔樓面約120萬平方呎計算,市場估值高達200億至300億元,挑戰本港商廈成交紀錄;而恒地(00012)持有的觀塘宏利商業中心亦曾多次傳出放售傳聞,市值達180億元,惟成交一直未能成事,反映發展商的惜貨態度。

另一邊廂,隨着本港近年更成為內地重要離岸集資中心,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逾900間,更多中資及跨國企業希望在本港成立亞太區總部,藉此作為向海外拓展的踏腳石,在演變過程之中,為本港甲級商廈帶來龐大需求。

事實上,不少內地企業來港購入商廈、設立總部,除了有實質的運作需要外,亦想藉此物業增加國際知名度,因此往往傾向購入全幢商廈,以取得命名權,而非購入經拆售的商廈,造就近年出現多宗天價的全幢商廈成交。

九龍東多商業地批出 供應增

隨着政府推動九龍東發展,批出多幅觀塘、九龍灣商業地,未來幾年全幢的商廈供應增加。這些大型商廈項目隨時成為內地企業洽購目標,例如太古地產(01972)旗下九龍灣宏照道商業項目,去年亦曾傳出獲金融機構以80億元洽購。因此,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上的「天價」商廈成交應陸續有來。

19 July 2016

經濟日報

4中資330億買甲廈 撑港樓市

4中資330億買甲廈 撑港樓市

本港全幢商廈,近一年幾乎全部落入中資手上,4中資機構共斥約330億元購入本港4幢甲廈,支撑本港樓市。

自用收租 享命名權助宣傳

中資進軍本港樓市漸見積極,過往亦曾出現內地金融機構購本港甲廈,作為香港區總部,此趨勢去年更見明顯。

由去年11月至今,本港出現4宗大額商廈買賣,買家全屬中資機構,包括去年恒大地產(03333)以125億元,向華置(00127)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而本年3月,光大斥100億元,向爪哇(00251)購入同區大新金融中心,兩宗成交分列本港最大額甲廈買賣首次席。

會德豐旗下One HarbourGate東座及西座,亦在不足一年間,先後獲中國人壽(02628)及祥祺集團購入,合共涉約103億元。一年內4間中資機構,合共斥約330億元購本港全幢商廈,成為本港大手物業的最主要買家。事實上,中資機構不斷物色全幢甲廈作總部,既可自用或收租,又可奪大廈命名權,有助宣傳品牌。

中資租賃樓面 次季再升

除買賣外,中資機構佔本港甲廈租務比例亦甚高,據戴德梁行數據顯示,本年第二季中區的新簽租賃中,中資金融機構租賃涉及樓面佔整體面積63%,較首季53%增10個百分點。

撰文:

梁建國

19 July 2016

經濟日報

內企攻港 「祥祺」45億購紅磡商廈

內企攻港 「祥祺」45億購紅磡商廈
One HarbourGate東座全幢 呎價8個月漲1成

內地企業攻港,中資祥祺集團斥45億元,向會德豐購入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全幢,呎價1.6萬元,較去年項目西座高約8%,為脫歐後最大額成交。

會德豐昨公布,以45億元沽出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物業由一幢寫字樓及一幢商舖組成。寫字樓樓高15層,樓面約25.4萬平方呎,商舖樓高2層,樓面約2.6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約28萬平方呎,以45億元成交價計,呎價1.6萬元。

會德豐1年內套現104億

整個項目共分東座及西座,會德豐於去年11月,以58.5億元沽出西座商廈及商舖予中國人壽,呎價約1.48萬元,東座造價高約8%。新買家為深圳企業祥祺集團,業務包括地產、酒店等領域,是次購入One HarbourGate將作為其在香港的總部及其長綫投資組合之一,購入物業後獲大廈命名權,將易名為「祥祺中心」。

會德豐於2011年,以40.28億元,投得紅磡灣紅鸞道商業地,樓面呎價達6,827元,發展One HarbourGate兩幢商廈,物業已落成並取得滿意紙。現兩幢物業先後於1年內售出,套現約103.5億元。

洽購1個月入市 呎價1.6萬

自從去年會德豐沽出項目西座後,亦隨即放售東座,先後獲多間財團洽購,並以中資財團最積極,據代理透露,項目5月獲一上海地產集團洽購,惟未有成事,及後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上月以21億元購山頂豪宅,消息一出後,即有代理接洽陳紅天,經過一個月磋商,便正式完成交易。

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表示,兩間大型企業先後購入One HarbourGate,再次印證大型企業對香港的重視及信心。隨着One HarbourGate兩幢商廈悉數售出,集團將加快位於九龍東的前九倉電訊廣場的重建工程。

另第一太平戴維斯大中華區行政總裁李偉文稱,是次交易反映了祥祺集團對香港發展前景的信心。

最初市場憂慮脫歐影響全球經濟及投資氣氛,惟本港物業所受衝擊暫未出現,反而近1個月內出現多幢大額商廈成交。如早前中環中心頂層以約5億元售,呎價創全港新高,而昨日再錄本年九龍區最大額商廈買賣。

高力國際副常務董事胡孝直分析,英國脫歐後,本港樓市未出現震盪,反而見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市場,現中資機構大額投資本港物業,反映對香港市場具信心,下半年市場仍有大額成交,並以商廈市場最值得看好。

撰文:

梁建國

19 July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中環中心頂層5億售 呎價破頂

中環中心頂層5億售 呎價破頂

商廈上月租務淡靜,買賣卻甚旺,個別甲廈創呎價新指標。

英國上月脫歐,對本港甲廈市場影響不大,更連環出現大額買賣,如中環中心79樓,以約5億元易手,創本港甲廈呎價新高紀錄,物業面積約13,213平方呎,平均呎價約37,841元。原業主為利希慎家族後人利承武及有關人士,2010年以3.38億元,向韓資基金購入單位,當時呎價25,580元,一度成為本港甲廈呎價紀錄,而6年後再易手,如今甲廈紀錄重回中環中心頂層。

另外,上環指標商廈信德中心,物業西翼高層8、9室,合共面積約2,816平方呎,以8,166萬元易手,呎價2.9萬元,創該廈新高紀錄。

力寶中心上月5成交

至於其他傳統甲廈同樣錄買賣,如中環美國銀行中心28樓1、2及3室,面積合共約4,132平方呎,以1.16億元易手,平均呎價約2.8萬元。

金鐘力寶中心單月錄得5宗買賣,其中1座高層05室,面積約1,830平方呎,剛以約4,199萬元易手,呎價約22,945元。

15 July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中環中心頂層 呎價3.78萬新高

中環中心頂層 呎價3.78萬新高

本港商廈買賣未有受英國脫歐影響,消息指,中環中心頂層79樓,以約5億元易手,平均呎價達3.78萬元,創本港甲廈呎價新高紀錄。

面積約1.3萬呎 5億易手

市場消息指,中環中心頂層易手,物業79樓全層面積約13,213平方呎,涉資達5億元,平均呎價約37,841元。

按此成交呎價計,打破去年灣仔萬通大廈3.6萬元呎,成為本港最貴商廈呎價成交。該層樓面是全中環絕無僅有高樓層而可供買賣的盤源,單位享360度開揚景觀,屬同區罕有,市場料由中資買家承接。

中環中心由長實地產(01113)發展,現仍持有絕大部分業權,惟早年拆售頂層,而此層樓面因極其罕有,過去16年間曾經5度易手,並見證樓市起伏。

包括於2000年,天時軟件(08028)以呎價1.35萬元購入該單位作集團總部。其後科網股爆破,天時軟件於2005年把樓面售予裕泰興羅守輝,蝕1,981萬元,而羅氏則再轉售給韓國基金。

質素罕有 料中資買家承接

2010年,利希慎家族後人利承武及有關人士以3.38億元,向韓資基金購入單位,當時呎價25,580元,一度成為本港甲廈呎價紀錄,而6年後再易手,如今甲廈紀錄重回中環中心頂層。

今年中資續吸納本港甲廈單位,個別具實力財團,更向全幢商廈埋手,如光大證券斥100億元,購入灣仔大新金融中心全幢。

早前有市場消息指出,長實有意放售中環中心全幢,涉資逾300億元,惟集團已經否認有關傳聞。

撰文:

梁建國

28 June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里昂銅鑼灣Zing 全幢18億洽購

里昂銅鑼灣Zing 全幢18億洽購
27層高銀座式商廈 呎價2.7萬

市場消息透露,里昂證券旗下銅鑼灣Zing全幢銀座式商廈,獲財團出價約18億元洽購,呎價約2.7萬元。

較早前,里昂證券暗盤放售銅鑼灣Zing全幢商廈,由於向來少有銅鑼灣全幢商廈放盤,加上該物業出租率高,故獲不同財團洽購。消息指,近日有財團出價洽購,出價達18億元,貼近業主意向價。以該廈面積約6.7萬平方呎計,呎價近2.7萬元。

Zing位於銅鑼灣耀華街,樓高27層,最高為30樓(不設4、14及24樓樓層),每層單位面積約2,959至3,416平方呎,25樓為特色樓層,設空中花園。物業因位處核心零售區,故作銀座式商廈用途,租戶多為飲食、酒吧及半零售行業,呎租約55元起,個別單位呎租高見70元,打破同區銀座式商廈最高呎租。

持貨逾2年 料獲利4.5億

翻查資料,物業原由國際娛樂集團Bigfoot Entertainment持有,06年以3.3億元向資本策略(00497)購入耀華街地盤,其後斥資約1億元重建為Bigfoot Centre。2012年初以8.58億元,沽出Bigfoot Centre全幢予澳門投資者,而2014年,再獲里昂證券以約13.5億元承接。若最終以18億元沽出,基金持貨兩年多,獲利約4.5億元。

2 June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花旗縮中環據點年省9000萬 減租8萬呎樓面 保留CEO辦公室

花旗銀行2014年斥54.25億元購入作總部的觀塘海濱道甲級商廈One Bay East東座(將命名為花旗大樓)今年初正式入伙,該行正逐步整合在港租用的5個據點,僅保留中環花旗銀行大廈(下月底將改名為冠君大廈)辦公室,但租用的樓面亦將縮減,市傳承租樓面將由約30萬方呎,減少26.7%或8萬方呎,至約22萬方呎,每月估計可節省約760萬元租金支出,一年可減省逾9000萬元。

花旗銀行大廈易名冠君大廈

花旗銀行表示,現在集團租用的寫字樓據點,中環、尖沙咀及紅磡各有1個,而鰂魚涌太古坊則有2個,租約期均於今年屆滿,並陸續把部門遷入早前購買的花旗大樓,搬遷工作早於今年1月開始進行,預計第三季完成所有搬遷工作,未來僅保留花旗銀行大廈一個據點。該行指出,由於集團有部分如投資及企業銀行業務必須保留在中環才可有效經營,決定保留花旗銀行大廈的辦事處,但下月底開始租用樓面將減少至約22萬方呎,但會保留行政總裁辦公室。

市場人士估計,花旗銀行租用花旗銀行大廈11層約30萬方呎,估計月租約2850萬元,呎租95元;未來租用樓面面積減少26.7%,至約22萬方呎,每月可節省約760萬元租金支出,一年則慳約9120萬元。

翻查資料,近年亦有金融機構購入全幢物業後把總部搬遷到自置物業的個案,包括宏利金融(00945)於2013年購入One Bay East西座後,亦騰出銅鑼灣利園的寫字樓,把總部逐步遷至新址。

冠君產業信託(02778)副行政總裁王家琦表示,由兩座甲廈組成的中環花旗銀行廣場下月底將改名為花園道三號,其中花旗銀行大廈1座易名冠君大廈,工商銀行大廈名稱維持不變。

仍為最大單一租戶

花旗銀行雖不再「冠名」,但仍是花旗銀行大廈最大單一租戶,租用樓面逾22萬方呎,租約期至2022年。該廈目前平均呎租約110至120元,較年初有所上升。王家琦認為,現時中環甲廈空置率低,加上中資機構需求大,相信甲廈租金升幅將持續至年底。

韋堅信測量師行物業發展及投資董事許偉國表示,早前金融機構購入全幢寫字樓自用,是看好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相信隨着項目落成,該批金融機構亦將開始把各自租用的辦公室搬遷至新總部,核心區大面積甲廈的租盤量料會增加。他認為,各發展商需要積極尋找新租戶,但相信甲廈租金將保持平穩。

美聯工商舖(00459)行政總裁黃漢成表示,雖然核心區大面積的甲廈租盤量將上升,但因香港仍為重要金融中心,也是企業連接內地及國際的橋樑,仍會吸引不少內地企業來港租用寫字樓,相信該批租盤很快便會被市場需求消化。

26 May 2016

信報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美聯撤出旺角雅蘭 「唔加租都頂唔住」 05月17日(二) 19:43  

【on.cc東網專訊】零售寒風拖累舖市,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稱,已承租約12年、由商舖部及後勤部門使用的旺角雅蘭中心分行,將於7月後約滿後不再續租,該舖面積約1.7萬方呎,現時月租近80萬元,直言舖位市場經營環境惡劣,「業主唔加租亦頂唔住」。

他又透露,12年前該雅蘭中心分行每方呎月租僅約9.5元,惟現時已升至逾40多元。另旗下承租約4年的灣仔分行亦將於7月約滿後不再續租,而未來會於市區尋找租金較低的舖位。

他又稱,今年年初商舖部已減少50名人手,現時約有200名員工,料將維持至年底,另料未來1至2年舖市也未必會好轉,除非政府願意減辣。

17 May 2016

東方日報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旅業不景 酒店發展計劃擱置 6成改裝未動工 涉近5000房間

旅業不景 酒店發展計劃擱置
6成改裝未動工 涉近5000房間

黃金周旅遊熱潮退卻,酒店入住率下降,市場對發展酒店興趣減。過去5年政府批出27宗工廈改裝酒店的申請,涉7,360個房間,逾6成(4,672個房間)未有落實動工,2成更已放棄酒店計劃。

過去幾年受惠於自由行,酒店需求熾熱,不少工廈業主、發展商均趕熱潮參與酒店發展。近5年地政總署及城規會批出至少27宗工廈改裝成酒店申請,共涉7,360間客房。

5宗放棄酒店計劃 涉1488房

不過,隨着去年訪港旅客見頂回落,據旅發局數據顯示,去年本港酒店平均入住率亦回落至86%,按年跌4%,平均房租下跌9%至1,337元。有見過往酒店「一房難求」情況改變,不少業主、發展商均改變原有酒店發展大計。

根據本報統計,上述27宗酒店申請之中,只有10宗正在或已完成改裝成酒店的工程,但有多達17宗、佔整體逾6成的個案未有動工發展的迹象,其中5宗個案更是已經放棄酒店計劃,涉及1,488間客房,佔改裝酒店供應量約2成。

葵涌工廈 改建甲級商廈

例如,原本由「舖王」鄧成波持有的觀塘偉業街長輝工業大廈及凱康大廈,在2011及2012年先後獲准改建成酒店,提供近400間客房,但物業易手後,現時已經放棄酒店計劃,並轉為作商廈用途。

同樣由酒店轉為商廈發展,還有廠商會會長、金寶集團董事長李秀恒持有葵昌路100號運通製衣大廈,原本獲准發展成近600間客房的酒店,但現時已改裝成甲級商廈KC100。

至於已落實酒店計劃的個案則只有3宗,涉及869間客房,佔所批出的客房數目約1成,大部分屬於集團式的酒店項目,例如帝盛酒店旗下葵涌健全街工廈改建成荃灣帝盛酒店,而同系和宜合道119號亦正改裝成荃灣絲麗酒店,預計今年第三季開業。

今明兩年 新增房間少3千

根據政府數據顯示,今明兩年雖然會有40間酒店落成,提供近7,000間客房,令全港酒店供應量達至8.1萬間,但相較政府曾經在2014年時,預測明年將有多達8.4萬間客房供應,供應量下調約3,000間客房,顯示市道欠佳,發展商減慢興建酒店。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稱,過往酒店市道佳,業主大多申請酒店發展批文為物業增值,部分未必有意落實,經濟轉差,相信未來部分酒店發展將會減慢。

早年積極併購地盤,並打算多發展酒店的大鴻輝,其集團主席梁紹鴻稱,目前酒店入住率不及高峰期,故旗下酒店重建項目部署或有變,如多年來併購西環干諾道西96至103號地盤,原打算重建酒店,現或改作商廈。

至於鰂魚涌金山樓重建項目,原發展為精品酒店及商廈,樓面面積約12.64萬平方呎,他謂項目大有可能改作純商廈項目。

27 April 201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