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唐英年8300萬購會展高層

唐英年8300萬購會展高層

甲級商廈交投熾熱,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圖】亦不甘後人,上月底斥8300萬元購入灣仔港灣道1號會展廣場辦公大樓一個高層單位,呎價2.76萬元,較市價低約8%。

唐英年透過公關公司回應指出,購買該物業純粹作商業用途,並且是透過地產中介介紹購入,認為價錢合適,故購入物業。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會展廣場辦公大樓40樓10至12室上月底以8300萬元成交,買家為綠色農場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包括唐英年、唐慶年及唐英敏,以單位建築面積3004方呎計,呎價2.76萬元。區內代理表示,該單位可享全海景,而且位處高層,相信市值呎價約3萬元,今次成交價較市價低約8%;原業主早於去年中放售單位,當時意向價高達9612.8萬元,呎價3.2萬元,但由於買家大多鍾情全幢或全層寫字樓,所以放售多時仍未能售出,最終減價13.7%才獲承接。

雖然原業主以低市價沽出單位, 但仍較2005年的購入價3424.56萬元,賬面賺4875.44萬元,持貨逾10年,升值1.42倍。

另外,由正八集團主席廖偉麟持有的上環南和行大廈25至27樓3層剛以1.52億元沽出,建築面積共約1.55萬方呎,呎價約9838元。翻查資料,廖偉麟於去年底以3.57億元購入該廈8層半樓面,平均呎價8480元,呎價7個月升約16%。

24 July 2016

信報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優質甲廈買少見少 天價續來

優質甲廈買少見少 天價續來

「千金難買心頭好」,要在香港購入優質的全幢商廈機會可能更少,因此每有全幢商廈放盤推出,往往造就「天價」成交。

受到維港兩岸不能夠填海影響,中環、尖沙咀等一帶的核心商業區,長期缺乏商業地推出,只能夠依靠舊樓重建,提供有限的供應。由於新供應短缺,加上長期以來核心區商廈租賃穩定,持有核心甲級商廈的發展商往往自視「奇貨可居」,不願意出售物業。

以中環為例,全幢甲級商廈幾近罕有,早前傳出長實地產(01113)放售中環中心,以所佔樓面約120萬平方呎計算,市場估值高達200億至300億元,挑戰本港商廈成交紀錄;而恒地(00012)持有的觀塘宏利商業中心亦曾多次傳出放售傳聞,市值達180億元,惟成交一直未能成事,反映發展商的惜貨態度。

另一邊廂,隨着本港近年更成為內地重要離岸集資中心,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逾900間,更多中資及跨國企業希望在本港成立亞太區總部,藉此作為向海外拓展的踏腳石,在演變過程之中,為本港甲級商廈帶來龐大需求。

事實上,不少內地企業來港購入商廈、設立總部,除了有實質的運作需要外,亦想藉此物業增加國際知名度,因此往往傾向購入全幢商廈,以取得命名權,而非購入經拆售的商廈,造就近年出現多宗天價的全幢商廈成交。

九龍東多商業地批出 供應增

隨着政府推動九龍東發展,批出多幅觀塘、九龍灣商業地,未來幾年全幢的商廈供應增加。這些大型商廈項目隨時成為內地企業洽購目標,例如太古地產(01972)旗下九龍灣宏照道商業項目,去年亦曾傳出獲金融機構以80億元洽購。因此,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上的「天價」商廈成交應陸續有來。

19 July 2016

經濟日報

4中資330億買甲廈 撑港樓市

4中資330億買甲廈 撑港樓市

本港全幢商廈,近一年幾乎全部落入中資手上,4中資機構共斥約330億元購入本港4幢甲廈,支撑本港樓市。

自用收租 享命名權助宣傳

中資進軍本港樓市漸見積極,過往亦曾出現內地金融機構購本港甲廈,作為香港區總部,此趨勢去年更見明顯。

由去年11月至今,本港出現4宗大額商廈買賣,買家全屬中資機構,包括去年恒大地產(03333)以125億元,向華置(00127)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而本年3月,光大斥100億元,向爪哇(00251)購入同區大新金融中心,兩宗成交分列本港最大額甲廈買賣首次席。

會德豐旗下One HarbourGate東座及西座,亦在不足一年間,先後獲中國人壽(02628)及祥祺集團購入,合共涉約103億元。一年內4間中資機構,合共斥約330億元購本港全幢商廈,成為本港大手物業的最主要買家。事實上,中資機構不斷物色全幢甲廈作總部,既可自用或收租,又可奪大廈命名權,有助宣傳品牌。

中資租賃樓面 次季再升

除買賣外,中資機構佔本港甲廈租務比例亦甚高,據戴德梁行數據顯示,本年第二季中區的新簽租賃中,中資金融機構租賃涉及樓面佔整體面積63%,較首季53%增10個百分點。

撰文:

梁建國

19 July 2016

經濟日報

內企攻港 「祥祺」45億購紅磡商廈

內企攻港 「祥祺」45億購紅磡商廈
One HarbourGate東座全幢 呎價8個月漲1成

內地企業攻港,中資祥祺集團斥45億元,向會德豐購入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全幢,呎價1.6萬元,較去年項目西座高約8%,為脫歐後最大額成交。

會德豐昨公布,以45億元沽出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物業由一幢寫字樓及一幢商舖組成。寫字樓樓高15層,樓面約25.4萬平方呎,商舖樓高2層,樓面約2.6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約28萬平方呎,以45億元成交價計,呎價1.6萬元。

會德豐1年內套現104億

整個項目共分東座及西座,會德豐於去年11月,以58.5億元沽出西座商廈及商舖予中國人壽,呎價約1.48萬元,東座造價高約8%。新買家為深圳企業祥祺集團,業務包括地產、酒店等領域,是次購入One HarbourGate將作為其在香港的總部及其長綫投資組合之一,購入物業後獲大廈命名權,將易名為「祥祺中心」。

會德豐於2011年,以40.28億元,投得紅磡灣紅鸞道商業地,樓面呎價達6,827元,發展One HarbourGate兩幢商廈,物業已落成並取得滿意紙。現兩幢物業先後於1年內售出,套現約103.5億元。

洽購1個月入市 呎價1.6萬

自從去年會德豐沽出項目西座後,亦隨即放售東座,先後獲多間財團洽購,並以中資財團最積極,據代理透露,項目5月獲一上海地產集團洽購,惟未有成事,及後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上月以21億元購山頂豪宅,消息一出後,即有代理接洽陳紅天,經過一個月磋商,便正式完成交易。

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表示,兩間大型企業先後購入One HarbourGate,再次印證大型企業對香港的重視及信心。隨着One HarbourGate兩幢商廈悉數售出,集團將加快位於九龍東的前九倉電訊廣場的重建工程。

另第一太平戴維斯大中華區行政總裁李偉文稱,是次交易反映了祥祺集團對香港發展前景的信心。

最初市場憂慮脫歐影響全球經濟及投資氣氛,惟本港物業所受衝擊暫未出現,反而近1個月內出現多幢大額商廈成交。如早前中環中心頂層以約5億元售,呎價創全港新高,而昨日再錄本年九龍區最大額商廈買賣。

高力國際副常務董事胡孝直分析,英國脫歐後,本港樓市未出現震盪,反而見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市場,現中資機構大額投資本港物業,反映對香港市場具信心,下半年市場仍有大額成交,並以商廈市場最值得看好。

撰文:

梁建國

19 July 2016

經濟日報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中環中心頂層5億售 呎價破頂

中環中心頂層5億售 呎價破頂

商廈上月租務淡靜,買賣卻甚旺,個別甲廈創呎價新指標。

英國上月脫歐,對本港甲廈市場影響不大,更連環出現大額買賣,如中環中心79樓,以約5億元易手,創本港甲廈呎價新高紀錄,物業面積約13,213平方呎,平均呎價約37,841元。原業主為利希慎家族後人利承武及有關人士,2010年以3.38億元,向韓資基金購入單位,當時呎價25,580元,一度成為本港甲廈呎價紀錄,而6年後再易手,如今甲廈紀錄重回中環中心頂層。

另外,上環指標商廈信德中心,物業西翼高層8、9室,合共面積約2,816平方呎,以8,166萬元易手,呎價2.9萬元,創該廈新高紀錄。

力寶中心上月5成交

至於其他傳統甲廈同樣錄買賣,如中環美國銀行中心28樓1、2及3室,面積合共約4,132平方呎,以1.16億元易手,平均呎價約2.8萬元。

金鐘力寶中心單月錄得5宗買賣,其中1座高層05室,面積約1,830平方呎,剛以約4,199萬元易手,呎價約22,945元。

15 July 201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