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曾華倩兄1.5億購歐陸貿易中心


【信報】稱,曾華倩兄1.5億購歐陸貿易中心。工商舖落實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DSD),但有個別知名人士或團體在「減辣」前已入市。著名呼吸系統科醫生、藝人曾華倩胞兄曾華德旗下醫療公司,上月初以1.5億元購入中環歐陸貿易中心全層單位。由於上述單位在「減辣」前買入,故要繳付樓價8.5% DSD,涉及金額1275萬元;若有關交易在上月26日或之後進行,便可節省637.5萬元印花稅稅款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去中環化 港島東甲廈成搬遷首選

去中環化 港島東甲廈成搬遷首選

去中環化 港島東甲廈成搬遷首選

 地產版 2020/11/20 

疫情下整體甲廈需求降,機構亦有節省租金開支需要。世邦魏理仕認為,料疫情後不少機構將加快「去中環化」,而港島東物業質素高加上社區成熟,將成搬遷熱門之選。

今年受環球疫情影響,整體甲廈需求急跌,各區空置率均有所上升。據世邦魏理仕資料顯示,目前中環空置率升至6.5%,而東九龍空置率高見15.5%,整體甲廈亦達9.8%,為近十多年新高。

搬遷涉大筆裝修費 短期不易獲批


世邦魏理仕大灣區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陳錦平指,由於疫情衝擊不少跨國企業生意,令不少公司均需節省成本,而搬遷辦公室亦是方案之一。不過,他認為「去中環化」情況近一年有所放緩,「早年中環租金高見每呎130元,港島東商廈呎租約53元,搬遷可節省不少租金。但近一年中環租金跌至約100餘元,港島東保持有50餘元,租金差距收窄,降低搬遷興趣。」他指,搬遷涉及不少成本,故機構選擇暫按兵不動。他續稱:「搬遷要裝修新辦公室,現時裝修費每呎700至1,000元,攤分成3年租金,節省開支不多,此外,搬遷時亦要斥資為原本辦公室拆裝修,還原費亦不便宜,故此搬遷涉及一定成本,而在疫情下,總部不易批准,故寧願接受原業主減租續約。」

樓面大電力足 勝中區傳統商廈

陳錦平認為,疫情後機構料長遠考慮節省成本,而落實「去中環化」。他認為,除了租金較便宜外,其他因素亦令非核心區具吸引力,「物業質素亦很重要,中區甲廈普遍樓齡較舊,每層樓面約萬餘平方呎,而非核心區新商廈樓底較高,面積約2萬平方呎,適合機構整合業務。

此外,在5G年代,大廈機電配套很重要,新式大廈在規格上較高,故搬遷省租金成本外,大廈質素高亦足以吸引租客。2022至2023年,新供應達650萬平方呎,中環、西九龍、港島東及東九龍均有新供應,並以非核心區為主。」

在多個新商業區中,他最看好港島東。事實上,目前該區甲廈空置率僅約5.1%,為各區最低,「港島東優勢最大,鰂魚涌近年成功轉型,因有大業主太古 (01972) 在區內不斷作重建,打造成新商業區,不時在區內舉辦活動,令租客之間的歸屬感增強,商業氣氛濃烈,預計未來可吸引中環的跨國企業把總部遷入,而空置率料長期偏低。」

作者:梁建國

責任編輯:麥穎華

20 Nov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投資者入市 1.16億購中環中心2單位「磁帶大王」沽貨 呎價2.9萬略低於意向

投資者入市 1.16億購中環中心2單位

「磁帶大王」沽貨 呎價2.9萬略低於意向

投資者入市 1.16億購中環中心2單位

「磁帶大王」沽貨 呎價2.9萬略低於意向

 地產版 2020/11/12 

整體投資氣氛轉好,加上有傳政府將對非住宅市場撤辣,加快投資者入市。消息指,投資者斥約1.16億元,連購中環中心兩單位,呎價約2.9萬元。

近日股市向好,投資氣氛有改善,甲廈亦相繼錄成交。中環中心錄得成交,涉及物業3909及3910室,面積分別約2,180及1,841平方呎,享山景,昨獲投資者承接,涉資約1.16億元,呎價約2.9萬元,略低於意向價。

據了解,該層樓面由「磁帶大王」陳秉志持有,把39樓分間成12個單位拆售,去年售出2伙後,因市況轉弱暫封盤,直至近日重推,並沽2個單位。據悉,該層樓面海景單位,業主意向呎價約4萬元起。

投資者入市 1.16億購中環中心2單位

「磁帶大王」沽貨 呎價2.9萬略低於意向

 地產版 2020/11/12 

整體投資氣氛轉好,加上有傳政府將對非住宅市場撤辣,加快投資者入市。消息指,投資者斥約1.16億元,連購中環中心兩單位,呎價約2.9萬元。

近日股市向好,投資氣氛有改善,甲廈亦相繼錄成交。中環中心錄得成交,涉及物業3909及3910室,面積分別約2,180及1,841平方呎,享山景,昨獲投資者承接,涉資約1.16億元,呎價約2.9萬元,略低於意向價。

據了解,該層樓面由「磁帶大王」陳秉志持有,把39樓分間成12個單位拆售,去年售出2伙後,因市況轉弱暫封盤,直至近日重推,並沽2個單位。據悉,該層樓面海景單位,業主意向呎價約4萬元起。

事實上,近兩星期甲廈投資氣氛稍改善,如金鐘海富中心連錄成交,其中1座32樓01室,面積5,568平方呎,望海景及政府總部景觀,以逾1.58億元售出,呎價約2.8萬元,由內地地產商承接。

另外,近日市場傳出政府或撤工商舖雙倍印花稅,消息帶動中細價物業買賣。盛滙商舖表示,以約2,880萬元沽出大坑銅鑼灣道168至174號百成唐樓地下C舖,面積約1,300平方呎,呎價約2.2萬元;舖位現由便利店以每月6萬元租用,回報率約2.5厘。

盛滙沽大坑舖 半年賺780萬

據悉,該基金於今年5月,以約2,100萬元購入舖位,持貨半年沽出,帳面獲利約780萬元。

市況略轉好,業主趁勢推盤。中原(工商舖)工商部高級分區營業董事黃國明表示,觀塘開源道50號利寶時中心中層全層,總面積約6,331平方呎,意向呎價約7,500元,涉及總樓價約4,748.25萬元。項目連租約形式出售,全層分間為8個單位。

作者:梁建國


12 Nov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THE SHARP全層3280萬沽 7年蝕1460萬

【本報訊】樓上舖續錄蝕讓,銅鑼灣THE SHARP全層以3,280萬元售出,原業主持貨7年帳面蝕1,460萬元。

前漫畫家祁文傑接貨

土地註冊處顯示,銅鑼灣銀座式商廈THE SHARP 17樓全層單位成交,面積1,580平方呎,成交價3,280萬元,成交呎價20,759元。登記買家為馬可孛羅貿易有限公司,公司董事為祁文傑,為80年代著名漫畫家。

翻查資料,原業主為印度裔商人,於2013年以4,740萬元買入,持貨7年帳面勁蝕1,460萬元,蝕幅約3成。

事實上,疫情衝擊下舖位及租金大跌,而樓上舖跌幅更大,近期相繼錄得高峰期入市而現蝕讓個案。如比鄰THE SHARP的Oliv,同為樓上舖,早前錄得一宗蝕讓成交,涉及中層全層,面積約1,933平方呎,以約4,000萬元成交,呎價約2萬元。

原業主為投資者,2014年一手購入單位,涉資約7,152.1萬元,最終以約4,000萬元沽出。持貨6年轉手,大幅蝕約3,152萬元,蝕幅高見4成。

10 Nov 2020


經濟日報




太古城中心1座98億沽 基滙資本等承接屬過去1年最大手買賣 呎價約1.56萬

疫情緩和,投資氣氛略轉好。太古地產 (01972) 宣布,落實以約98.45億元售出太古城中心一座寫字樓,呎價約1.56萬元,由基滙資本等承接。以成交價計,為過去一年最大手物業買賣。

較早前,太古地產確認旗下太古城中心一座寫字樓全幢獲洽購,集團昨宣布,落實以98.45億元沽出項目。集團表示,很高興就出售太古城中心第一座辦公樓的全部權益達成協議,並透過出售部分非核心資產提供機遇讓資金流轉,以投資於核心市場的新項目,包括繼續推展太古坊重建計劃等。

租戶為金融機構及保險

城中心三座部分樓層、太古城中心四座及2019年成功收購英皇道625號後,交易會進一步壯大在港島東區的商業資產組合。施羅德基金旗下Schroder Pamfleet地產亞太區主管(非中國地區)李世文表示,太古城一座地理位置優越,物業管理完善,為香港長期向好的經濟前景提供一個投資機會。

今年大額投資 跌逾8成

疫情持續近一年,大額買賣非常淡靜。據高力國際數據顯示,今年市場上逾億元買賣不足70宗,暫錄320億元成交,較去年208宗及1,280億元成交大跌,若與2018年高峰期全年近2,000億元比較,今年大額投資大跌逾8成。

是次太古城中心以近百億成交,為近一年多最大額物業買賣。今年投資市場淡靜,惟隨着疫情緩和,加上資金充裕等,近兩星期投資氣氛略為好轉,市場亦錄大手買賣,如旭輝控股 (00884) 夥拍宏安地產 (01243) ,以約18.8億元購入北角英皇道101號商廈全幢及比鄰地盤,將發展住宅。


10 Nov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中環中心全層9.8億沽 今年最大手

中環中心全層9.8億沽 今年最大手


今年甲廈買賣非常淡靜,最近難得出現全層商廈成交,涉及中環中心全層以9.8億元沽出,為今年最大手全層商廈買賣。據了解,成交由戴德梁行促成,能夠甲廈投資氣氛淡靜下做大刁,非常難得。
20 Oct 2020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美銀中心中層 市傳約1.4億沽

中環甲廈租售價明顯下跌,美國銀行中心中層04至07及13室,面積約5,968平方呎,市傳以約1.4億元沽出,呎價近2.4萬元,單位交吉交易。按此呎價計,屬該廈自2013年後新低。

據了解,該單位由香港美國商會持有,1996年以5,460萬元購入,作會址自用,提供餐廳、會議室等,不時舉行講座。據悉,該商會早前已搬至同區甲廈,面積約2,000平方呎,故把美銀中心單位放售。若最終以1.4億元售出,持貨24年轉手,獲利約8,540萬元。

責任編輯:楊雨


10  Oct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政協委員入市力寶 呎價2萬較高位跌六成

明報專訊】疫情下商廈無論租金及價格均大受影響,但仍有知名人士趁低價入市,其中去年初曾以逾10億元購入中環中心全層單位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最新以1.05億元購入金鐘力寶中心2座單位,呎價僅約2萬元,較高位跌約六成。

去年初逾10億購中環中心全層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姚志勝等本月初透過嘉祥集團(國際)有限公司名義,以1.05億元購入金鐘力寶中心2座中層02、03及05A室,物業面積5245方呎,呎價即約2萬元。

資料顯示,金鐘力寶中心1座高層1至2室、6室及8室,2018年10月底曾以3.88億元售出,物業面積約7775方呎,呎價約49,904元,創該廈新高紀錄。

資料顯示,姚志勝去年初曾以約10.524億元向投資者「物流張」張順宜購入中環中心43樓全層,物業面積約24,474方呎,呎價約4.3萬元。今次售出物業之原業主,2010年共斥5250萬元購入相關物業,持貨10年,帳面獲利5250萬元或1倍。

汝州街舖劈價兩成 2098萬易手

此外,舖位市場再有減價成交,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深水埗汝州街11號地舖,地舖面積1050方呎,入則閣樓面積則約800方呎,上月以2098萬元售出,呎價約近2萬元。據悉,原業主以2700萬元放售,累減602萬元或22%,舖位由火鍋店租用,月租4.8萬元,租金回報約2.7厘。

君柏車位260萬沽 年半蝕60萬

另一方面,樓市調整,車位物業亦錄蝕讓。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九龍亞皆老街君柏地庫2樓一個單號車位,早前以260萬元售出,原業主去年2月以320萬元購入,持貨1年半帳面蝕60萬元或18%。


26 Sep 2020

明報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中層05室每呎約54元租出,為近年該廈呎租新低。

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中層05室,面積約4,120平方呎,以每呎約54元租出,為近年該廈呎租新低。

中環中心傳蝕一億放售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本港寫字樓市場,部分投資者亦不惜以「蝕讓價」把手上的寫字樓單位推出放售。市場近日傳聞,由投資者持有的中環皇后大道中99號中環中心,有全層物業以蝕讓價約9.78億元放售,叫價較業主購入價已低逾1億元。

全層2.54萬呎 叫價9.78億

長實(01113)在2017年11月以402億元出售中環中心75%業權予前全國政協委員盧文端牽頭的財團,平均呎價32877元,及後財團部分成員先後售出手上的樓層或單位,更有單位轉售呎價高達4.5萬元,惟最新傳聞個別向財團成員「接貨」的投資者,不惜蝕錢求售手上單位。

市場人士指出,一個雙數樓層全層物業,建築面積25412方呎,最新以約9.78億元放賣,折合呎價約38486元。市場盛傳該樓層本來由前述財團成員、有「磁帶大王」之稱的資深投資者陳秉志持有,並於去年由投資者以10.8億元承接,呎價約4.25萬元。以此計算,如果放售事宜屬實並以叫價售出,該名投資者持貨約一年,賬面已要蝕約1.02億元(約9.4%)。


21 Sep 2020

信報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力寶中心低層傳8390萬沽 5個月升值15%

雖然經濟前景不明朗,但港島商廈市場仍錄得短炒個案。消息透露,金鐘力寶中心第二座低層戶,面積約3,648方呎,市傳以約8,390萬港元易手,成交呎價約23,000元。
據悉,該物業由資深投資者於去年10月以7,296萬元購入,當時成交呎價約2萬元。以此計算,該物業於5個月升值約15%。

26 Mar 2020

東方日報

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中環商廈「六七暴動貨」賺284倍


中環商廈「六七暴動貨」賺284倍


廈買賣市場氣氛轉淡,呎價自高位回落,但有個別老牌業主雖劈價沽貨,仍可大幅獲利離場。中環老牌商廈安樂園大廈,一個低層單位以1139.8萬元沽出,原業主大賺284倍。剛易手的單位為中環德輔道中25至27A號安樂園大廈5樓3室,建築面積約460方呎,去年中以1500萬元放售,終降價24%至1139.8萬元售出,呎價約24778元。

土地註冊處資料,原業主於「六七暴動」期間,以4萬元購入單位,持貨近53年沽出,賬面大賺1135.8萬元,物業升幅高達284倍。資料顯示,澳門賭業猛人周焯華(洗米華)正室陳慧玲(洗米嫂)於2018年9月斥資1.01218億元入市該廈6樓全層,呎價26000元。最新成交單位呎價較一年多前高位下跌4.7%。
31 Jan 2020

信報

上環信德中心西翼中層01室,面積約2,480平方呎,以意向呎租約60元招租

商廈方面,,上環信德中心西翼中層01室,面積約2,480平方呎,以意向呎租約60元招租,涉及月租逾14.8萬元,單位現已交吉。單位備有裝修,可望開揚維港海景景觀。周氏續表示,業主之前叫價每平方呎約75元,現調低意向價約兩成。

作者:梁建國

31 Jan 202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