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商廈租金 今年料仍穩定」
一太:滬港通為寫字樓市場創契機
中環商廈租金漸平穩,第一太平戴維斯商業樓宇租務部主管劉偉基認為,各區空置率低,料中區租金今年仍穩定,而滬港通開啟後,料中資機構續擴充,為寫字樓租務市場帶來契機。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料顯示,中環現時商廈平均呎租約95.8元,空置率僅約4.4%,屬健康水平,而灣仔銅鑼灣區,空置率約4.1%,而港島東更低至2.9%,反映各區商廈出租率頗高。
劉偉基指出,整體商廈出租率高,令搬遷活動減少,去年機構多續租為主。「機構搬遷不外乎兩個原因,是節省成本以及整合業務,但隨着各區租金已向上,由中環遷出的誘因減少。以前中環超甲級商廈平均呎租約130元以上,而港島東呎租約30餘元,搬遷後可節省100元,故大幅節省成本而搬遷。相反現在中環超甲廈回調至約110元,而港島東升至約60元,只節省50元。此外,多幢指標商廈出租率高,極少有連層單位交吉,機構要搬也難有樓面。」
他分析,機構搬遷要考慮成本,「搬遷涉及裝修費及還原費,每呎1,200元以上,攤分3年,每平方呎約40元,即是搬遷要節省到每呎40元才值得,在各區租金已向上,搬遷成本高難有實際利益,故寧願續租留在原址。」
外資不擴充 租金難明顯升
劉偉基指,中環商廈租金自2011年歐債危機至今,已跌2成,直至去年才喘定,「現時除了個別商廈外,中環多幢甲廈出租率高,超甲廈如國金2期、遮打大廈等空置樓面極少,故租金漸企穩。」不過,他認為中環商廈租金在外資缺乏擴充下,難以明顯回升,「中環寫字樓的主要租務,7至8成來自國際機構,而當他們不作任何擴充,難以推上租金。」
外資投行欠擴充,中環商廈租金去年得以企穩,或多或少因中資機構增樓面,去年如中環交易廣場3期23樓全層,面積約1.1萬平方呎,以約120元呎租出,新租客為中資金融機構,另AIA Central 30樓全層,面積約1.3萬平方呎,以每平方呎約130元租出,新租客為中資證券公司。
此外,招商銀行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龍頭中資金融機構,相繼在去年租樓面,正是迎接滬港通。
劉偉基分析,滬港通將令中資成今年租務市場主力之一,「現時中資佔整體商廈不足兩成,過往中資不算租務市場的大戶,多只提升質素而搬遷,而滬港通全面開啟,2015年或會成主力,中資證券肯定會擴充,畢竟內地股市近期不時每日萬億元成交,相當蓬勃,滬港通令金融機構擴大業務,為中環商廈租務市場及租金突破帶契機。」
保險業料成 今年重要客源
對於今年租務及租金走勢,他料整體租金仍保持平穩,「以往國內消費力強,零售品牌過往兩三年有擴充舖位及商廈樓面,但隨着零售放緩,寫字樓亦停止擴充。反而保險業的擴充空間較大,料今年成租務市場重要客源。」
除中區外,近一年東九龍及黃竹坑商廈買賣轉旺,劉偉基認為,兩區均有發展空間,但現階段難取代中環,「東九龍似乎過了租務高峰期,租金即使平穩,但極少有租務個案突破40元。黃竹坑發展需更長時間,現階段少有國際機構進駐,要等港鐵通車才較有睇頭,現時該區仍是半零售、時裝,要成金融機構集中地,轉變需時。」他又分析,太多賣散商廈地區,不利租金發展。
撰文:梁建國
5 Jan 20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