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蔡伯能再沽環球大廈 呎價2.53萬


蔡伯能再沽環球大廈 呎價2.53萬

美聯商業營業董事羅仲英表示,資深投資者蔡伯能拆售的中環環球大廈6樓,再錄得成交,剛售出的11室,面積約1039方呎,成交價2628.67萬元,呎價2.53萬元。

25 Jan 2015

信報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漢國6.9億奪葵涌商貿地


漢國6.9億奪葵涌商貿地

土地市場的參與者愈趨多元化,除近年積極搶地的中資機構外,多家華資發展商亦「回歸」本地市場,其中闊別香港土地市場近20年的漢國置業(00160),昨天成功擊敗9家發展商,以低於市場預期的6.868億元投得葵涌健全街商貿用地;發展商預計,總投資額約15億至16億元,正考慮兩個方案,包括設有物流與寫字樓綜合商用項目。

20年來首奪港地

地政總署宣布,以6.868億元批出用地予漢國置業旗下的金譽發展,並表示金譽出價最高。

漢國地產策劃董事李振彪表示,是次屬集團近20年再度在香港投得地皮,正考慮健全街用地的發展方向,其中一個方案是發展物流連寫字樓物業,預計建築期約4年,將保留作中長線收租,總投資額約15億至16億元。

李振彪認為,葵涌區一帶對物流貨倉物業存在需求,故若落實提供物流用途的樓面,將佔項目約50%樓面;至於寫字樓市場前景,他表示,本港供應不斷增加,而內地和環球經濟增速則由高速轉趨正常步伐,預計今年寫字樓租金水平將平穩發展。

漢國置業在千禧年前後已陸續增加內地的發展比重,並逐步淡出本港土地市場。就在2003年地產市道低迷時期,該公司管理層表示,中型發展商在港難以發展,認為地產市場最終可能只餘下大型發展商,故決定只在港購買物業進行翻新。

不過,漢國近年重拾對本港土地市場的興趣,去年起再在招標項目中看到集團的蹤影,去年已先後競投至少3幅土地,包括屯門仁政街和樂翠街用地,以及粉嶺聯和墟用地等。李振彪表示,未來將繼續考慮在港發展住宅或商業項目。

健全街用地位於葵涌邨以北,屬青山公路葵涌段和健全街交界一幅面積不足3萬方呎的用地,可建樓面約22.8萬方呎,以是次批地價計算,每方呎樓面地價僅約3012元,較市場預期下限3200元,還要低5.9%。中原測量師行執行董事張競達估計,地皮造價低於預期,可能因為區內工廈為主,商業元素較低;加上地皮位置不算理想,令發展商不願以進取價搶地。

15 Jan 2015

經濟日報

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葵涌捷德工廈 獲4.5億洽購

葵涌捷德工廈 獲4.5億洽購

欄名:樓市快訊

消息指,葵涌捷德大廈全幢工廈,獲4.5億元洽購至尾聲,或有機會短期內易手。

葵涌打磚坪街105至113號的捷德大廈,地盤面積約2萬平方呎,現時樓面約9萬多平方呎,呎價約5,000餘元,而物業全幢現作「其他指定用途(商貿)」用途,買家可以地積比9.5倍重建,若以4.5億元洽購價計算,樓面地價約2,368元。

 

13 Jan 2015

經濟日報

上月商廈買賣按月增18%


上月商廈買賣按月增18%

根據香港置業工商舖資料研究部數據,去年12月商廈共錄113宗買賣,涉及金額約27.35億元,按月分別增加18%及60%;其中五大核心商業區合共錄31宗註冊,按月增加24%,跑贏大市;註冊金額約9.2億元,按月則倒跌7%,價量表現背馳。

按地區分析,尖沙咀區上月共錄13宗註冊,按月增加18%,以宗數計排名第一;然而,在大額成交欠奉下,成交金額則急挫逾八成,至約1.22億元。

東九龍由11月的6宗,急增67%,至上月的10宗註冊,按月宗數增加最多。鑑於期內錄得兩宗逾億元成交,包括價值約2.03億元的觀塘成業街7號高層部分單位,以及價值約1.04億元的企業廣場1期中層全層單位,推升同期金額急漲1.7倍,至約4.59億元。

葵荃區上月共錄4宗註冊,較11月多出2宗,表現亦有好轉。

相反,金鐘及中環上月交投仍然較為疏落;金鐘12月僅錄2宗註冊,按月下跌50%,表現屬五大商業區中最為失色。中環上月同樣錄得2宗註冊,按月持平。

12 Jan 2015

信報

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士丹利街商廈全層放租售


士丹利街商廈全層放租售

香港置業至尊商業助理營業董事譚玉麟指出,中環士丹利街42至44號萬事利大廈低層全層,面積約1100方呎,目前正推出放售和放租。其中項目的意向價約2800萬元,平均每方呎叫價約2.55萬元;意向呎租則33元,月租約3.63萬元。

11 Jan 2015

信報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中區商廈租金 今年料仍穩定」

「中區商廈租金 今年料仍穩定」

一太:滬港通為寫字樓市場創契機

中環商廈租金漸平穩,第一太平戴維斯商業樓宇租務部主管劉偉基認為,各區空置率低,料中區租金今年仍穩定,而滬港通開啟後,料中資機構續擴充,為寫字樓租務市場帶來契機。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料顯示,中環現時商廈平均呎租約95.8元,空置率僅約4.4%,屬健康水平,而灣仔銅鑼灣區,空置率約4.1%,而港島東更低至2.9%,反映各區商廈出租率頗高。

劉偉基指出,整體商廈出租率高,令搬遷活動減少,去年機構多續租為主。「機構搬遷不外乎兩個原因,是節省成本以及整合業務,但隨着各區租金已向上,由中環遷出的誘因減少。以前中環超甲級商廈平均呎租約130元以上,而港島東呎租約30餘元,搬遷後可節省100元,故大幅節省成本而搬遷。相反現在中環超甲廈回調至約110元,而港島東升至約60元,只節省50元。此外,多幢指標商廈出租率高,極少有連層單位交吉,機構要搬也難有樓面。」

他分析,機構搬遷要考慮成本,「搬遷涉及裝修費及還原費,每呎1,200元以上,攤分3年,每平方呎約40元,即是搬遷要節省到每呎40元才值得,在各區租金已向上,搬遷成本高難有實際利益,故寧願續租留在原址。」

外資不擴充 租金難明顯升

劉偉基指,中環商廈租金自2011年歐債危機至今,已跌2成,直至去年才喘定,「現時除了個別商廈外,中環多幢甲廈出租率高,超甲廈如國金2期、遮打大廈等空置樓面極少,故租金漸企穩。」不過,他認為中環商廈租金在外資缺乏擴充下,難以明顯回升,「中環寫字樓的主要租務,7至8成來自國際機構,而當他們不作任何擴充,難以推上租金。」

外資投行欠擴充,中環商廈租金去年得以企穩,或多或少因中資機構增樓面,去年如中環交易廣場3期23樓全層,面積約1.1萬平方呎,以約120元呎租出,新租客為中資金融機構,另AIA Central 30樓全層,面積約1.3萬平方呎,以每平方呎約130元租出,新租客為中資證券公司。

此外,招商銀行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龍頭中資金融機構,相繼在去年租樓面,正是迎接滬港通。

劉偉基分析,滬港通將令中資成今年租務市場主力之一,「現時中資佔整體商廈不足兩成,過往中資不算租務市場的大戶,多只提升質素而搬遷,而滬港通全面開啟,2015年或會成主力,中資證券肯定會擴充,畢竟內地股市近期不時每日萬億元成交,相當蓬勃,滬港通令金融機構擴大業務,為中環商廈租務市場及租金突破帶契機。」

保險業料成 今年重要客源

對於今年租務及租金走勢,他料整體租金仍保持平穩,「以往國內消費力強,零售品牌過往兩三年有擴充舖位及商廈樓面,但隨着零售放緩,寫字樓亦停止擴充。反而保險業的擴充空間較大,料今年成租務市場重要客源。」

除中區外,近一年東九龍及黃竹坑商廈買賣轉旺,劉偉基認為,兩區均有發展空間,但現階段難取代中環,「東九龍似乎過了租務高峰期,租金即使平穩,但極少有租務個案突破40元。黃竹坑發展需更長時間,現階段少有國際機構進駐,要等港鐵通車才較有睇頭,現時該區仍是半零售、時裝,要成金融機構集中地,轉變需時。」他又分析,太多賣散商廈地區,不利租金發展。

撰文:梁建國

 
5 Jan 2015

經濟日報